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进“人民调解+仲裁+信访”纠纷治理模式
中卫市在全市重点行业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大力推行“人民调解+仲裁+信访”纠纷治理模式,力促基层各类矛盾纠纷纳入法治轨道,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有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背景与起因
人民调解虽然通过“四张网”(城市网、农村网、单位网、行业专业网)及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深入到群众身边,具有就近便民、不设门槛、事了人和、不收费用的优势,但人民调解协议不经司法确认,仅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在实践中频繁发生事后反悔、久调不决、达成协议不履行等问题,导致纠纷在基层一线不能得到有效处理,既浪费大量司法资源、又严重干扰社会管理。
二、做法与经过
三、成效与反响
四、经验与启示
在解决基层矛盾纠纷过程中,因纠纷未及时化解而聚集并长期上访闹事的案件,不仅会造成不良社会后果,也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价值取向造成负面的影响,而“人民调解+仲裁+信访”纠纷治理模式的提出,有效解决了相关问题。
一是创新纠纷治理模式。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贴近群众的优势,准确明晰纠纷法律关系,提出合理的纠纷解决方案,主动寻找“突破口”耐心调解,从情理入手,融情于法,抓住时机并及时介入疏导化解。
二是创新纠纷化解方式。调解员主要采用“背靠背”和“换位思考法”等方法为双方“搭桥”,让纠纷双方认清事实,取得理解的“最大公约数”。在调解过程中重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争取提出符合实际、合理的赔偿建议,确保快速有效化解纠纷。
三是创新法律优势对接。将《人民调解法》《仲裁法》各自优势进行有效对接。在纠纷双方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后,引导当事人就民事赔偿金额申请仲裁确认,向其说明仲裁确认的优势和目的,双方当事人自愿申请仲裁,仲裁调解员通过仲裁网络平台上传当事人身份信息以及人民调解协议,仲裁员在线进行网络仲裁,出具仲裁裁决书,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四是创新服务群众举措。发挥人民调解、信访、仲裁的各自优势,通过互联网仲裁平台,让当事人“只进一扇门”“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人民调解+仲裁+信访”纠纷治理模式是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新时代纠纷解决方法的创新。在实践中,发挥调解、诉讼、仲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的职能优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调联动,多方位、全时空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为扎实推进平安中卫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五、探讨与评论
会务组:010-60563980 传真:010-87747102
法治周末报社:010-84772686
邮箱:shehuipeace@163.com